2018-09-13 阅读:17137
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面向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扎实做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学院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结合学院学科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以提升学科水平为重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科快速发展的激励机制。稳步发展植物病理学科,加大昆虫学科和农药学科建设力度。探索“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创新激励竞争机制,探索学科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1、中央财政学科建设项目申请成功,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验室建成
2017年在学校总体组织申请下,申请到中央财政3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本年度该笔建设经费重点倾向于农药学科的建设。
植物保护学科2016年9月进入了我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中的“A类高峰学科”,省财政支持建设经费150万元。根据《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书》中明确建设任务,2017年6月份建成了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验室,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毕业实习生进行害虫和天敌以及植物和昆虫病原菌等不同类群有害生物的形态鉴定识别、观察及拍照等研究工作。
2、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2017年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创新团队加大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了成果应用范围,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入选云岭学者1人;“云南农业大学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可持续控制省创新团队”继续围绕经济进步与入侵生物可持续控制的国家需求,瞄准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和控制入侵生物的学科前沿,开展预防与预警技术、检测与监测以及根除与扑灭技术以及发展限制与控制技术,对于某些特定的生态系统,着重于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云南省高校植物检疫学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我国尤其是云南的主要经济作物重大病害,深入系统地开展了病害诊断、病原物鉴定、致病成灾机理、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控研究,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作物病害诊断、监测和防控体系。
3、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2016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2017年重点实验室平台围绕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深入开展了以下研究: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病害控制;寄主与病原互作机制;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与保护;分子植物病理学;植物真菌病害及真菌资源;植物病毒及植原体病害;植物细菌病害;植物线虫病害;植物检疫与生物安全;昆虫分类与系统学;昆虫生理与病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农药环境行为与化学生态;生物农药开发与利用;农药与生态环境安全;入侵生物种群形成与扩张机制;入侵生物预警与控制技术;植物营养与病害控制。